【成語意思】:保衛(wèi)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yè)。
【成語來源】: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
【成語拼音】:bǎo guó ān mín
【成語聲母】:BGAM
【成語年代】:明代成語
【用法分析】:保國安民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強調(diào)國家安全與人民安定的重要性。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褒義成語
【保國安民的近義詞】:保家衛(wèi)國、安邦定國
【保國安民的反義詞】:民窮財盡、國破家亡
【成語例子】:在國家危難之際,英雄們紛紛挺身而出,誓言要保國安民,守護家園。
【成語接龍】:
保國安民 → 民安物阜 → 阜財聚寶 → 寶刀未老 → 老當(dāng)益壯 → 壯志凌云 → 云淡風(fēng)輕 → 輕車熟路 → 路不拾遺 → 遺風(fēng)余韻 → 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