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法三章的主人公
“約法三章”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劉邦。這個成語源自劉邦在秦朝末年攻入關中后,為了取得民心,與當地父老豪杰約定的三條簡單法律: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這三條法律簡單明了,易于遵守,因此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持。劉邦后來利用這種民心的支持,最終取得了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約法三章的典故簡短
“約法三章”這個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領軍攻入關中,到達秦朝都城咸陽附近。秦王子嬰投降后,劉邦為了取得民心,召集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宣布廢除秦朝的嚴刑峻法,只約定三條簡單的法律: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余秦法全部廢除。這三條法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執行,體現了劉邦簡化法律、減輕民眾負擔的初衷。
劉邦的這一舉措有效地穩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恢復了生產,贏得了民心。后來,“約法三章”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代表了簡單明了、易于執行的法律制度。這個典故也啟示我們在治理國家和社會時,應當注重法律的簡潔性和實用性,以及法律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性。
司馬遷約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誰
“約法三章”的主人公是漢高祖劉邦。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是司馬遷對劉邦進入咸陽后與秦地父老約法三章的記載。劉邦在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時,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后,為了取得民心,召集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宣布廢除秦朝的嚴刑峻法,只約定三條簡單的法律: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這三條法律簡單明了,易于遵守,因此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