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柳宗元傳原文及翻譯
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與韓愈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舊唐書·柳宗元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元和十年,例移①為柳州刺史。
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②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
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
吾與禹錫執友,何忍見其若是?”
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③錢,過期則沒④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
其以沒者,乃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
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
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
(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
注釋:
①例移:古代官員按慣例調任。
②播州:今貴州遵義,當時為偏遠荒涼的地方。
③質:抵押。
④沒:沒收。
⑤營護:料理,護送。
譯文: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按照舊例被調任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
那時朗州司馬劉禹錫被調任為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詔書下達時,柳宗元對自己親近的人說:“劉禹錫有老母,年齡已大,如今他要到蠻方遠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絕域的地方,來回有上萬里的路程,哪能讓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親不去,母子各在一方,這便成永別。
我和禹錫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這樣呢?”
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請求把柳州授給劉禹錫,自己卻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請照顧劉禹錫母子,所以劉禹錫最終改授連州(今廣東連州市)刺史。
柳州風俗,用男或女作為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沒還錢,人質便被錢主所沒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這種風俗。
對那些已經被錢主沒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錢將他們贖回,歸還給他們的父母。
長江至嶺南之間,凡是想考進士的人不遠千里,都來跟隨柳宗元,拜他為師;凡是經柳宗元指點過的人,一定會成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終年四十七歲。
觀察使裴行立幫柳宗元辦理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當時的人都贊揚他很有義氣。
舊唐書柳宗元傳翻譯注釋
《舊唐書·柳宗元傳》的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元和十年,例移①為柳州刺史。
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②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
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
吾與禹錫執友,何忍見其若是?”
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③錢,過期則沒④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
其以沒者,乃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
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
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
注釋:
①例移:古代官員按慣例調任。
②播州:今貴州遵義,當時為偏遠荒涼的地方。
③質:抵押。
④沒:沒收。
譯文: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按照舊例被調任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
當時朗州司馬劉禹錫被調任為播州刺史,詔書下達后,柳宗元對自己親近的人說:“劉禹錫有位年邁的母親,現在他要去的播州是一個偏遠蠻荒的地方,在西南的極遠之地,來回有萬里之遙,怎么能讓他帶著老母親一起去呢?
如果母子分隔兩地,那幾乎就是永別了。
我和劉禹錫是摯友,怎能忍心看他這樣?”
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請求將柳州授予劉禹錫,自己則愿意前往播州。
裴度也向皇帝奏報了這件事,最終劉禹錫被改任為連州刺史。
柳州當地有一種風俗,就是用子女作為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不還,子女就會被債主沒收為奴。
柳宗元到任后,改革了這一習俗。
對于那些已經被債主沒收的子女,他用自己的錢將他們贖回,送還給他們的父母。
在長江至嶺南一帶,凡是想要考取進士的人都不遠千里來跟隨柳宗元學習,凡是經過他指導的人,必定能成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觀察使裴行立為他辦理了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當時的人都認為裴行立此舉非常仁義。
柳宗元傳文言文及翻譯
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于河東(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是后魏侍中濟陰公的遠世子孫。柳宗元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聰明才智,他的文學作品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推崇。
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調任為柳州刺史。當時,他的朋友劉禹錫被任命為播州刺史,但由于劉禹錫的母親年事已高,柳宗元不忍看到朋友與母親分離,于是上書請求將自己與劉禹錫對調,自己去播州,讓劉禹錫去柳州。劉禹錫被改任為連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任內,改革了當地的陋習,比如用人作為抵押借錢的風俗,他用自己的錢贖回了那些被抵押的人,并歸還給他們的父母。他還吸引了許多想要考取進士的人前來學習,凡是經過他指點的人,都能成為名士。
柳宗元的文學成就非常高,他的詩文作品達到了600余篇,其中包括《溪居》、《江雪》、《漁翁》等代表作。他的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而他的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
遺憾的是,柳宗元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去世,享年四十七歲。他去世后,觀察使裴行立幫他辦理了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兒女返回京師,當時的人都贊揚他很有義氣。
柳宗元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但他的文學成就和為民請命的精神,使他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