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權益包括哪些科目
所有者權益,也稱為股東權益,是指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凈權益,即企業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科目:
1. 實收資本(或股本):指企業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
2. 資本公積:包括資本溢價、接受捐贈的非現金資產、資產評估增值等。
3. 盈余公積:企業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包括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
4. 未分配利潤: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實現的凈利潤,扣除提取的盈余公積和分配給股東的利潤后的余額。
5. 其他綜合收益: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等。
6. 其他權益工具:如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
7. 少數股東權益: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子公司少數股東所持有的權益部分。
這些科目共同構成了企業的財務報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部分,反映了所有者對企業的所有權和對企業資產的凈權益。
所有者權益的六個構成
所有者權益是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它體現了企業的產權關系,即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后的差額。所有者權益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 實收資本(或股本):這是指所有者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對于有限責任公司來說是“實收資本”,對于股份有限公司來說是“股本”。
2. 資本公積:這包括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主要是投資者出資額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
3. 盈余公積:這是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
4. 未分配利潤:這是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余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后留存在企業的、歷年結存的利潤。
5. 其他綜合收益:這是企業尚未進行分配的部分。
所有者權益的特征包括:
- 企業可長久使用的資金來源,除非發生減資、清算,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 企業在清算時,所有者權益的清償列在負債之后。
- 所有者權益的滿足由企業實現的收益程度決定,所有者憑借所有者權益參與利潤的分配。
所有者權益的計算公式為:
\[ \text{所有者權益總額} = \text{實收資本} + \text{資本公積} + \text{盈余公積} + \text{未分配利潤} \]
或者
\[ \text{所有者權益總額} = \text{資產總額} - \text{負債總額} \]
這些信息反映了所有者權益的基本概念、構成和特征。
6個所有者權益類科目
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1. 實收資本(或股本):這是指投資者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是企業注冊登記的法定資本總額的來源。它表明所有者對企業的基本產權關系,并是企業據以向投資者進行利潤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據。
2. 資本公積:這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接受捐贈、股本溢價以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積金。資本公積是與企業收益無關而與資本相關的貸項,通常包括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現金捐贈、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等。
3. 盈余公積:企業從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業內部的積累,用于彌補虧損、轉增資本或發放現金股利等。
4. 未分配利潤:這是指企業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潤或待分配利潤,是企業當期凈利潤扣除提取的各種公積金和分配的利潤后的余額。
5. 其他綜合收益:這是指企業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現金流量套期工具產生的利得或損失等。
6. 一般風險準備:對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它們在凈利潤中提取的一般風險準備也構成其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
這些科目共同構成了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反映了所有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和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