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好就業嗎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于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增長,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也隨之增加。
1. 行業發展趨勢:工業互聯網行業整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據《2024年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簡版)》顯示,預計到2024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總體規模將達到4.95萬億元,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 。
2. 就業前景: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就業市場的擴大。2020年,工業互聯網帶動的總就業人數預計將超過2800萬人,其中制造業領域是主要的就業增長點 。
3. 薪資水平:工業互聯網開發人員的薪資水平相對較高。2024年工業互聯網開發崗位在全國的平均月薪約為22,722元,其中22k-30k薪資范圍占比最多 。
4. 人才培養:為了滿足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印發了《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增設了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以培養IT與OT復合型人才 。
5. 政策支持:國家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行業發展,包括《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為工業互聯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
工業互聯網行業的就業前景廣闊,薪資待遇較好,且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行業發展趨勢的推動,是值得關注的就業方向。
工業互聯網應用就業前景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正在推動制造業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在就業市場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
1. 產業規模增長:據《工業互聯網技術產業創新報告(2024年)》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到13619.5億元,增速達到11.1%,表明產業活力持續釋放。
2. 新興崗位需求: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崗位需求,如工業數據采集工程師、工業大數據工程師、工業APP開發工程師等,這些崗位要求掌握IT與OT領域的技術和知識。
3. 教育與培訓:為了滿足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人才需求,教育部門和職業院校正在加強相關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如增設工業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工程等專業,以培養具備跨學科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4. 技術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這些技術的發展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5. 市場格局: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主要分為數字底座型企業、技術利基型企業、資源整合型企業和綜合工具型企業四大陣營。中國市場也呈現出類似的多元化競爭格局。
6.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政策推動和資金支持,促進了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7. 行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已廣泛應用于鋼鐵、交通、能源等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推動了生產過程管控、設備資產管理、資源配置協同等方面的變革。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和產業發展為就業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的深入發展,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就業前景將更加廣闊。
工業互聯網能干嘛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它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的主要作用包括:
1. 推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通過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各種生產和服務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配置優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 加速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促進工業生產端到端的數字化向全面集成演進,加速創新方式、生產模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
3. 拓展數字經濟空間:工業互聯網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與多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上下游、跨領域的廣泛互聯互通,推動網絡應用從虛擬到實體、從生活到生產的科學跨越,極大地拓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
工業互聯網包含的主要內容有:
1. 網絡體系:包括網絡互聯、數據互通、標識解析,實現要素間的連接和數據傳輸。
2. 平臺體系: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提供數據匯聚、建模分析、知識復用和應用創新的作用,由邊緣層、PaaS層、應用層三個關鍵功能部分組成。
3. 安全體系:確保工業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具備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隱私和數據保護的特征。
典型應用模式包括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通過這些應用模式,工業互聯網能夠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并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