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協議班通過率
中公教育的協議班通過率并沒有在網上中明確給出具體數字。不過,可以了解到的是,中公教育的協議班模式在商業邏輯上存在一定的痛點,特別是當招錄培訓參培人數增長時,通過率可能會邊際下降,這最終會限制企業收入的進一步增長。由于國考和省考招錄的人數每年是固定的,伴隨參培人數的增加,通過率降低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中公教育的協議班模式也面臨退費問題,2021年前三季度的退費比率達到了65.81%,這給公司帶來了較大的資金壓力。公司在2021年全年退費率相比2020年大幅增長,業績出現較大波動。公司正在調整產品結構,取消高收高退協議班產品,并優化員工和虧損網點,以降低成本端的支出。
中公教育的協議班模式也受到了輿論和監管的關注,公司在2021年的退費率飆升至68.46%,導致經營現金流凈流出了41億。這表明,盡管協議班模式在早期幫助中公教育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模式的風險開始顯現,特別是在高退費率的情況下,對公司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構成了壓力。
雖然具體的協議班通過率未被明確披露,但可以推斷該模式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中公教育正在采取措施應對這些問題。
中公教育考公培訓班怎么樣
中公教育作為一家知名的教育培訓機構,在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招聘等公共考試的培訓領域擁有較高的聲譽和良好的口碑 。考生和家長普遍認為中公教育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備考資料豐富實用。也有報道指出中公教育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退費難的問題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學員反映中公教育的“考試不過、學費全退”承諾難以兌現,存在退款慢或不退款的情況。中公教育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了質疑,尤其是其“協議班——高現金儲備——投資地產”的模式出現了問題,導致現金流緊張 。
另一方面,中公教育在用戶投訴方面存在問題,其投訴量超過3000條,核心問題主要圍繞協議班退費難,如“不退費、退費難、霸王條款”等 。而與其他兩家平臺相比,中公教育的售后服務要落后于其他兩家平臺。
在選擇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時,建議考生和家長選擇正規機構,保留好相關繳費憑證,并注意了解機構的口碑和服務質量。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舉行政策解析講座,整合現有公考信息,為備考學生提供幫助 。
中公教育最新小道消息
中公教育最新的消息顯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財務狀況有所改善。中公教育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63億元,雖然同比下降了14.08%,但凈利潤卻大幅增長240.67%,達到82.79百萬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措施,營業成本和研發費用都有所下降,毛利率和凈利率都有所提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有顯著改善,從上年同期的-4.94億元增加到1.45億元 。
中公教育上半年的營收為14.48億元,同比下降了16.23%,但凈利潤達到了1.16億元,同比增長了41.38%。公司在戰略上更注重經營效率,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和聚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提升了員工人效比和單位渠道網點產能。公務員招錄培訓仍然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上半年創造了7.29億元的收入,占比50.34%,同比增長了17.98%。公司也在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市場,響應政策號召,加強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
中公教育的股價在2024年8月29日出現了主力資金的大幅流出,凈流出額達到1.02億元,漲跌幅為4.40%。投顧分析指出,主力凈量為負,表明主力資金流出明顯,建議投資者短期控制倉位,保持謹慎 。
綜合來看,中公教育在財務上表現出一定的復蘇跡象,但股市表現和投資建議方面仍存在不確定性。